天府名医
您目前的位置:主页 > 天府名医 > 动态和心得 >

黄帝内针培训后感

发表时间:2021-11-04 09:51

左一缪奇祥主任中医师;左二杨真海道长;右一黄媛媛医师、右二刘克泓主治中医师

 

近日有幸到资阳参加了黄帝内针培训,会议由杨真海道长,即黄帝内针的“祖师爷”亲临主讲,感到万分感激和荣幸,让我对黄帝内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。

在《素问》曾言“故善用针者,从阴引阳,从阳引阴,以右治左,以左治右”,此句再加上一句:“阳病治阴,阴病治阳,定其血气,各守其乡”,便是黄帝内针的要中之要,典中之典。黄帝内针的定位原则,很重要的就是来自三才,来自三焦。三焦,即上焦应天,中焦应人,下焦应地。上焦是心窝鸠尾以上的区域;中焦是鸠尾至肚脐神阙的区域;下焦是神阙以下的区域。

《素问·天元记大论》:“君火以明,相火以位”,相火的作用与位置很有关系。穴位选对与否,实际上就决定了相火在热能、动能、变化等诸多方面所发挥的效用。黄帝内针很强调阿是穴的寻找,“阿是”实际上就是定位,就是确定相火的作用。守形就是强调或者确定相火系统的作用,守神即发挥君火的作用,君火的作用是以明,以明与以位是很不相同的。考量针刺的疗效,能不能立竿见影,能不能犹拔刺也,犹雪污也,犹决闭也,犹解结也,实在是要看看能否发挥君火的作用,能否实现守神。守神亦就是守内,亦就是守中,抓住了内,抓住了中,亦就抓住了神机之所根,亦就把住了上工之门户。同气相求,要在有求必应!这是黄帝内针取穴定位的根本原则。辨证实际上是明气,施治实际上是求同。治就是取同气,病证在哪一部,治所取的穴就在哪一部,病证在哪一经,治所取的穴就在哪一经。黄帝内针与现今流行的针法想比较,在技法上它不行针、不追求针感,甚至完全不讲迎随捻转补泻。只要取穴得当入针必有效。

记住了这些,在使用黄帝内针的临床工作中,希望每次都能“观其脉证,知犯何逆,随证治之”,相信临床疗效更加理想。

缪奇祥天府名中医工作室  黄媛媛